来自美国波士顿
更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
400-110-1310

咨询学术顾问:400-110-131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3:00

建议反馈/客户投诉:Editsprings@163.com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学术顾问企业微信

您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按钮,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话,无需等待,立马接入。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
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更可实时掌握稿件
进度,加速稿件发表。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从SCI到NS文章的纠结-EditSprings艾德思

科学网作者:孟 津 | 2017/07/13 00:00:00  | 1341 次浏览

 

从 SCI 到 NS 文章,一直都是一个话题,浪费了太多人的时间和精力。2001 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5 周年庆,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了庆祝报告会,我参加了那次会议,也做了发言,也给其他报告人提问添堵,到现在心里都有点过意不去。那次会议上,当时的科学时报记者王丹红采访了我,我的话被整理成一段文字,发表在当时的《科学时报》上。其中一段如下:

“谈到 SCI 对中国科学的影响,孟津认为近 20 多年来,为鼓励中国科学家向国际学术刊物投稿,让泱泱大国在国际科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SCI 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与美国科学界较成熟的评价体系相比,中国的评价体制还在成长过程中,NSFC 也只有 15 年的历史,引用 SCI 是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希望能得到一些客观的标准;而且,用 SCI 作参考数据,作为了解一个国家或部门的整体研究水平是可行的。但将 SCI 作为科学研究的评价标准,甚至将在 SCI 上发表论文给予奖励,与工资、职称等挂钩是不恰当的。科学研究有自己的规律,科学家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科学的成果必须由同行评价。同行评价相对而言是最好的,不能纯粹通过数据的东西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孟津说,科学研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成就是在前人、别人的工作基础上才有所突破的,要承认和尊重别人的劳动;科学研究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成果需要得到科学界同行的批评、吸收、认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可能使人一夜之间成为明星,做研究一定要踏踏实实。这两点对中国科学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出表面文章、泡沫文章的科学研究一定是没有希望的。(信息来源: 科学时报,2001 年 8 月 31 日) ”

现在回头看那些话,我大体上还是保持了当时的认识:SCI 和相关的统计数据,比如影响因子 (IF),是有用的参考数据,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就有点过了。这可以见《也说几句 SCI 文章》。使用和 SCI 相关的数据时,要区分学科,不能简单地看数字。一些学科的课题,全世界也许只有几个人在做相关的工作,而另外一些学科的课题,全世界可能有成百上千的小组在做类似的工作。我认识的一些学者,他们的研究是冷到不能再冷,比如说是中国古籍的编目,全世界没有几个人在做,一个巴掌五个指头就数出来了。另外一些人,他们的文章却是热点,比如说我们一起做过项目的 Zachos et al. (2001) 在《科学》上一篇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的综述文章,有了近 3500 次的引用。但这两种研究,从研究性质和 IF 的含义上是绝对没有可比性的。有众多研究小组关注的学科,研究的一般是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或者说是热门问题。但不是天下所有科学家都在研究热门问题。拿一个冷门研究领域的相关引用数据,和一个热门领域的数据比较,从而得出后者实在是高的结论,是不靠谱的。和 SCI 有关的数据,一定要在合适的环境中使用才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高影响因子的 NS 刊物,很多人都对它们都有看法。看法之一,是认为它们是高级科普刊物。中国科学家有几个是笨人,非要在科普刊物上去发自己的文章?看看两个刊物的自我介绍(附在后面),刊物的认识和我们每个人的认识就不一样。很多人说 NS 是高级科普刊物的一个“论据”,是两者都是“magazine”而不是“journal”,甚至可以在书摊上买到。这基本上是文字游戏。从 NS 的自我介绍可以看出,它们都说自己是“journal”。两者相比一下,《自然》的介绍更加牛气一点。如果要抠字眼,英文中的“journal”,有每日新闻的意思。有些报纸,名字就是“The Journal”。新闻记者的英文是“journalist”。但这并不能说在“journal”上发文的人,都是新闻记者。或者新闻记者(journalist)写的东西都是真正的科研文字。

我觉得无论谁认为 NS 是科普刊物,最好能在自己的专业内,挑出几篇 NS 文章,具体说明它们为何是科普、而不是科研文章。比如,科学网上定期介绍的一些 NS 文章,有人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是科普吗?中国现在发 NS 文章的人也不少了,我们可以请那些文章的作者来说故事,为什么要前赴后继地在 NS 发科普文章,而不是在专业刊物上发纯正的研究文章?

一个刊物是科普还是科研类型,不仅要看它的封面、叫什么名字,更要看它发表的文章内容是什么。最要紧的,是研究文章的质量,无论在哪个领域,而不是文章发在什么地方。文章发在什么刊物上,该由作者自己来决定,这是个学术自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文章质量和发文的刊物会有些关系,但也不是决定性的关系。文章的质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研究内容,二是它的表达形式。前者有时不是立即就能表现出来。在有些学科中,要经历若干年同行的琢磨,一个好的研究才能真正发光。所以,发在好刊物上的文章,不一定就比其它刊物上的文章一定就好。但发在好刊物上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会比较好。这可以从至少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作者认为自己的研究比较重要,所以往大家公认的好刊物上发,二是因为好的刊物好的稿源多,比较挑剔一点,筛选下来的结果,质量高一点很自然。

要说 NS 是或不是科普刊物,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大家在讲科普和科研文章时,概念上的差别是什么。科研文章和科普文章的差别,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我的一个简单看法,就是科研文章是用新的发现、观察数据、实验结果等,去回答一个科学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专业圈子内,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而科普文章是把对一个科学问题有共识的答案,或一个新的科学研究内容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给狭窄专业圈子以外的人群。科研文章的本质是具有原创性,科普文章的本质是介绍性,是前者衍生的次级产品,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为什么”。在进行科普写作时,也有科普写作的原创性,但和科研对于科学问题的原创含义是不同的。此外,一个俗气点的标准,是发科研文章时,作者通常要自己掏钱(比如版面费),否则发不出去;而发科普文章时,作者通常要收钱(稿费),否则没人愿意去发。这个买卖之间,差别大了去。当然,掏钱发了 NS 文章以后得奖,所获不菲,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真的知道 NS 这样的刊物,会发现那里的确有科普的内容在里面。但它赖以立足的内容和载具,是它们的科研文章。它们的科普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研究文章,比如《自然》的 Letter(以此为例), 它们的摘要或引言部分,通常都要求作者少用专业的辟生词汇,写法上做到尽量简单明了,因为刊物希望非专业领域的人,也能在浏览摘要时,知道别人的研究在讲什么东西,以尽量扩展知识的横向传播。人们的关注程度,是一个科研传播的问题,也是一个商业赚钱的问题。2)对每一期的一些重点文章,刊物会邀请专业人士写介绍文章。这种介绍文章,性质就是科普,其科普对象至少是刊物的所有读者。其它的一些内容,比如和科学政策、科研经费、科学新闻、科学争议相关的问题等,这是 NS 和其它专业刊物一个很大的不同。作为综合性刊物,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都会把目光集中到这里,也让 NS 成为一个科学论坛,其中讨论的有些问题,甚至会比发表的科研文章内容对社会的影响还大,这是两个刊物善用资源的体现。但所有这些,都不能说 NS 是科普刊物。中国现在也在力图建立类似的新刊物,至少从目标上看是这样。祝愿能成功,但可以预期,困难不小,路还很长。

人们一面说 NS 发的不一定都是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发哪儿都能闪光。另外一面又说 PLoS ONE 之类的都是垃圾论文,不要去那里发文章。那么,什么地方出来的是好文章?一个刊物,很难做到所发的都是好文章,但一个刊物要都发烂文章却不难。有一点是确定的,任何刊物,无论多好多烂,都没有办法强迫人们去给它投稿。因此,稿子投在任何刊物,是作者的选择,而且也应该是作者的选择。

人们现在对 NS 的一些看法,主要是来源于对政策导向的不满。很多政策,出台的时候也许都有好的用心,但中国的政策制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缺少纠错机制。一个本来有好目标的政策,在时间的发展和人们的运用中,可能会出现负面的结果,这个时候,需要对它进行修正,以减少或消除它的负面结果。如果没有纠错机制,好的愿望可能以噩梦结束。对于研究文章的发表而言,刊物其实就是个橱窗,真正有内容的东西,原则上不需要去挑橱窗。但有好的橱窗去展示,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真正的坏事情,是有人逼着你非得在某个橱窗中去展示,成了就是神,否则什么都不是,这就悲催了。因为有些好东西,那个橱窗装不下。


《科学》和《自然》自己对自己的定位:

Science:“Scienceis a weekly,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publishes significant origi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lus reviews and analyses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science policy. We welcome submissions from all fields of science and from any source.”

Nature: “The world's foremost scientific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in all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e also provides rapid, authoritative, insightful and arresting new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opical and coming trends affecting science, scientists and the wider public. Nature is a weekly distillation of the best in science.”

 

更多科研论文服务,动动手指,请戳 论文润色论文翻译润色论文预审论文指导及修改投稿期刊推荐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EditSprings论文润色.png

 

 

上一篇:如何避免sci论文重复率高?四种方法降低论文重复率

下一篇:SCI论文如何写,EditSprings有妙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凡注明来源为“EditSprings”的论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EditSprings并附上论文链接。

最热论文